《2018上海市BIM发展报告》深度解读(六):如何在项目上应用BIM技术?

        在上一期的解读中,向大家展现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北横通道新建工程、黄浦区小东门616、735街坊地块项目和上海市胸科医院新建科教综合楼项目在应用BIM技术时呈现的特点,接下来将继续解读其余项目的BIM应用情况。

1、张马泵站

        张马泵站工程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东泖河东岸的西长港支河口上,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同时兼顾改善水环境。工程建成后与其他主要泵站共同发挥作用,将青松片除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解决青松大控制片受太湖、江苏淀泖区洪水和黄浦江潮水的威胁。目前工程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正处于现场施工阶段。

图像

图1

        本项目结合水利工程特点,并参考建筑行业BIM应用指南,探索水利行业的BIM正向设计流程,研究适用于水利工程BIM应用各阶段、各参建方之间的数据共享规则和信息传递模式,为今后水利工程的BIM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BIM技术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经验总结有:

        (1)本次工程为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领导协调,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参与的总体组织架构,很好地发挥了建设单位的领导作用,协调各方的进度、利益、质量的管理工作。

        (2)建立了不同设计阶段的水利模型深度要求,为上海市水利BIM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3)ProjectWise协同平台的应用,降低了交接工作的时长,降低了沟通成本,方便了各方对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且协同平台提供的版本控制、权限管控等内容,使得文件的准确性、安全型、可追溯性得到了加强。

2、前滩29-03地块项目

        前滩29-03地块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前滩地区,由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目前项目正处于现场施工阶段,现阶段结构已封顶,正进行室内粗、精装饰施工。

图像

图2

        此项目作为前滩园区推行和实施BIM技术的领航团队,经过这两年的BIM推行,对于BIM技术在现场施工领域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统筹协调好各方参与团队,发扬所长,协同管理。在各个专业的信息交互问题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发挥各类专业软件所长,以满足实际生产为目的,实现项目体各方收益平衡,共同推进BIM技术的普及化。

         ·严格控制模型的时效性和精确性,确保二维三维图纸一一对应。项目现场从事BIM工作的技术人员合理分配工作重心,避免工程遗留问题,提高办公效率;业主方和管理单位等需严抓进度,保证模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促进各方各条线沟通交流,实现全员BIM的施工管理和运作。让BIM技术成为一种工具,掌握在每一个项目人员手中。

3、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型社区63A-03A地块项目

        本工程位于青浦新城东部,距离人民广场约42公里。项目属于上海市青浦区新城一站大型社区的规划范围,项目总用地面积27938.2O,拟建8栋16-18层装配式住宅、一座地下车库、一座垃圾房和一座变电站,总建筑面积83218.35O。

图像

图3

项目特点:

        1)采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PC结构体系—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2)预制构件采用工业化智能生产方式,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环节数据包的无缝传递对接,使预制构件实现工业化智能生产。

        3)BIM信息化管理:搭建BIM协同平台;图纸与文档协调管理;快速统计工程量。

4、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理工科楼群新建工程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理工学科楼群新建工程项目为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目前复旦大学对二期建设中的八个单体建筑相继开展BIM工作,推进BIM技术应用,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工作根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

图像

图4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目前处在规模性建设状态。理工科楼的空间功能中,实验室比较多。为适应理工科建筑物的未来空间使用功能的不断变化,需要为实验空间提前考虑改建可实施性、提前预留空间和设备接口。在后续改建过程中需要原图纸档案和设备数据,以备复核利于改造。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建设项目的特点体现在三个“多”:

        1)项目用途多。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理工科楼群项目涉及到体育馆、物理实验室、生物研究室、综合会议厅等各种用途的空间要求,建筑功能多样化,且各具特点。

        2)应用模式多。以BIM技术应用的现实条件为出发点,建设方为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BIM技术应用在“全生命期应用”的大框架下,针对不同项目单体特点及BIM介入时的项目状态,针对项目特点进行不同模式的应用。

        3)参与团队多。考虑到BIM技术应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大原则,建设方也要求在不同的单体项目上做重点应用,以取得实效为原则,设立标杆,先行先试,再适度推行。

        《2018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及其附录请至官方唯一授权发布网站上海BIM推广中心“BIM沪动”www.shbimcenter.org或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官网www.shgbc.org下载(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全面的《报告》内容解读,请关注我们后续的深度报道!

        联系人:沈吟吟 电 话:64083368转601 

        欢迎加入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会员服务:凌毅 电话:64083368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好友
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
Shanghai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enter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中山北二路901号3号楼2楼 邮政编码:200092
邮箱地址:bim_sh@163.com 联系电话:021-64687133、021-64681017
沪ICP备17038075号-1Powered by CZcms

微信公众号